600选10,这届旅游专业毕业生找工作有多难?
酒店民宿 凤凰网旅游 2021-07-29 11:28:26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凤凰网旅游,ID:travel_ifeng,作者:陈翾、蒲潇,策划:许玥

600多人投递简历,但经过三轮面试、层层筛选最后只录用10人。

这是今年一个旅游管理专业的毕业生在找工作时,直接面对的现实。

一边是旅游毕业生抱怨找工作难,一边是越来越多人选择“逃离”旅游,这届旅游专业毕业生到底怎么了?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我肯定会去旅游行业工作的。”

2021年的夏天,旅游专业的最后一批“90后”毕业了。拎起行李、搬离宿舍,等待他们的,是充满未知与挑战的全新未来。时下,他们所做出的每个选择,不仅是个体基于自身考虑的反复权衡,更是时代洪流中风云变化最为真实的见证。

据《2020年春季校园招聘报告》显示,2020年应届毕业生达874万,比2019年增加40万人;而因疫情影响,39.29%的企业缩减了校招岗位,毕业生面临的就业竞争更加激烈。据文旅部发布的《2017年全国旅游教育培训统计》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旅游相关专业本科共招生5.9万人。而2021年,恰恰是这5.9万本科生毕业的年份。

如果说2020年是“最难毕业年”,那么对于旅游专业的毕业生而言,2021年的境况并未得到实质性地好转。

突变、冰封、未知、解冻......500天以来,文旅业经历了前所未有的跌宕起伏,旅企纷纷“倒戈”,行业严重挤压,大量企业在苟延残喘中等待着最后的曙光。而这直接带来的后果便是——旅游专业毕业生再次被推至就业市场的边缘。

01
留下还是离开 这是一个问题

“最理想的岗位肯定是进入像携程、中青旅这样的大型旅游企业。”

对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杨小文而言,自从进入大学以来,旅游企业一直都是他的首选工作,而这也是他当初为何选择报考旅游专业的原因。

但突如其来的一场疫情,让他开始陷入到摇摆的状态,是留下,还是离开?

疫情期间,大量旅游企业纷纷倒下。留下来,继续投身于旅企,意味着接受和企业一样漂浮的命运;而离开,选择另一份工作,似乎会更为安稳与踏实。

于是,杨小文选择了后者,对于他而言,进入旅企的不确定因素太大。而当一个稳定的公务员同样能满足他的需求。因此从大四起,杨小文便把目光锁定在考公务员这条“独木桥”上。

然而在北京这座城市,公考成功“上岸”并非那么轻松。五月份的时候,班里一半的同学都找到工作了。但是杨小文不幸考公失败,于是赶在毕业前,匆匆选择了互联网行业中岗位需求较多的一份职业作为过渡性工作。

“如果没有疫情的话,我肯定会尝试去旅游行业工作的。”谈及将来的发展,杨小文说自己可能会继续考公,也可能再次尝试旅游行业。

显然,和杨小文有相同困扰的毕业生,还有很多。

一直以来,旅游专业的学生逃离旅游都不是稀奇事。近几年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只有30%左右,越来越多旅游院系的毕业生宁愿失业也不进入旅游企业。而疫情毫无疑问为这一现象按上了加速键,眼看旅企形势不好,转头就走成为了大多数人的共同选择。

02
600人投简历 最后只录10个

但离开之外,亦有少数人选择留下。而他们,无疑是成长得更快的那一批。

王轩毕业于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现已入职携程酒店业务部。对于同龄人而言,这份打上“头部企业”烙印的工作无疑充满了吸引力。

而谈及找工作的历程,王轩坦言道“并不是很顺利”。去年三月份,王轩就开始投递简历了,但是大多数都石沉大海,他也一度为此而困惑。

“一直以来,都还是想进携程这样的‘大厂’”,对于王轩而言,他很早便知道自己想要什么,因此从入学起就早早地确立了未来的职业目标。

在本科期间,他也一直没有懈怠,除了踏实的课业学习外,他也加入了学生会,修读双学位课程,不断通过“刷实习”来提升自我。

终于,在去年十月的校招中,他的简历被携程发现。而简历投递也只是第一步,王轩清楚地知道这一岗位的竞争有多激烈。

“600多个人都投了简历,但是经过三轮面试、层层筛选最后只录用10人”,高达60比1的报录比再次揭示了就业的残酷。

显然,王轩也是幸运的那个。同时与他进入一部门的还有6人,他们要么是硕士毕业,要么是拥有海外留学背景。

目前,王轩主要负责北京地区的几家酒店事务,他告诉凤凰网旅游,自己的工作虽然有时候比较忙,但能做出好的酒店产品让他感到满足。

03
“逃离”旅游是一种无奈

可是像王轩一样留下的,始终还是少数。更多的,还是那些想留下却未能成功的。对于他们而言,“逃离”旅游业,实在是一种无奈之举。

通常来看,旅游管理专业的职业定位是为旅游行业输送高端管理类人才,而经历相对欠缺的本科生往往难以在毕业后直接入行。与此同时,地陪、导游等下游类岗位也不符合专业培养的初衷。在这样一种“上不能顶天、下不能落地”的尴尬境地中,旅游专业毕业生选择“逃离”,也的确带有几分无奈的意味。

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高晨告诉记者,今年班上一共有40位同学同时毕业,但其中只有5个去到了旅游对口类工作。虽说大家最初抱着喜欢旅游的初衷聚集在一块,但是最终也不约而同地选择了“出走”旅游。

那么,不干旅游,他们都去向何处呢?凤凰网旅游发现,对于大部分同学而言,管理岗、行政岗成为了更受青睐的选择。

今年毕业于北京联合大学旅游管理专业的耿子佳目前就职于北京一家科技公司,主要负责相关设备的销售工作。在他看来,与其把自己强塞进旅游企业,还不如找个其他工作、在其他行业中锻炼自己。

“旅游管理专业属于管理这个大类,我们拿到的毕业证上也写的是管理学学士学位。所以我们其实也不一定非得去做旅游。人力、财务这些都是我们大一、大二的基础课程,相关工作其实我们都能做。”

显然,为进一步增强人才培养的弹性,旅游管理专业在最初的课程设置上便倾向于构建发散性体系,通过开设多行业领域的通用性课程,探索宽口径的人才培养模式。这样的思路自然为毕业生提供了更为多样的就业选择。

04
头部旅企缩招

小型公司倒在最后一公里

今年进入到疫情常态化时代,旅游业的至暗时刻似乎已经过去。但是对于部分停摆已久的旅企而言,持续的亏损状态使其不得不做出缩招这一选择。

“找工作的时候,打了好几个学校推荐的(公司电话)。结果人家都不开门,门店全部关闭。”耿子佳告诉记者,除了部分头部旅企缩招,更多的是大量小型旅游公司倒在了最后一公里。

据相关数据统计,全国至少有超过70%的旅游企业和从业者的旅游收入不及往年同期的20%,截至2020年12月,我国总计有5011家旅行社相关企业注销。

疫情以来,市场格局急剧变化、出境游冰封一时难解,在来势迅猛的“流动性危机”面前,大小旅企不得已地通过减员、关店、筹资等举措来实现自救。被裹挟的无奈之下,实则是自我冲突的妥协。

而对于越来越多的企业而言,调整人才布局,将人才需求更多向专业技能型人才、复合型人才倾斜,让人力资源得到最大释放,已经成为了时代浪潮下的共识。

05
供需不匹配,尴尬何以破?

近几年旅游专业毕业生的对口就业率只有30%左右, 受疫情影响后这一比例更低。为什么旅游管理专业毕业生都不干旅游了呢?

最直接的“劝退”原因或许还是在于薪酬水平。据北京市人力社保局发布的《2021年北京市人力资源市场薪酬调查报告(二季度)》显示,北京市2021届高校毕业生的薪资水平在4000-11000元/月之间。其中,互联网、金融、电子等热门行业高校毕业生的薪资水平相对较高,而快速消费品、餐饮、酒店、旅游等行业薪资水平相对较低。对于大部分本科毕业生而言,即便进入到旅游行业,但因缺乏经验积累在早期薪资都普遍偏低。

此外,疫情对旅企的打击也再次让毕业生在心里打起了“退堂鼓”。本就待遇平平,现在旅游公司随时还有“关门”的风险,这让不少旅游专业毕业生望而却步。

而旅游专业毕业生逃离旅游的背后,亦揭示了旅游人才市场存在已久的供需矛盾这一根源性问题。一边是旅游企业抱怨招不到人才,一边是旅游毕业生纷纷“弃旅从它”, 长久以来,旅游人才市场存在的结构性空缺造就了今天这样普遍的尴尬境地。

目前看来,想要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也非一日之功。迷茫的旅游专业学生、企业对于人才引进的计划,乃至整体的人才供需环境都应快速跟上时代变化,做出相应调整。

而疫情的到来,在给旅游行业强行按下“暂停键”的同时,或许也给其带来了思考的机会——未来市场需求有何变化?人才结构应该如何科学统筹?产品研发如何找准方向?……静下心思考、修炼好内功,方可在纷扰时局中找到出路。

(文中提及的受访人姓名均为化名)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