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向军:2022年,青山明月不曾空
劲评论 闫向军 2021-12-28 19:12:23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韦陀一杵,ID:cn12301,作者:闫向军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2019年底以来,旅游业发生了许多事情。有的大音希声,有的青萍之末;有的庙堂之高,有的江湖之远。

旅游是人在时间和空间的流动,同时信息也在时间和空间流动。从这些事情入手,可以预判2022年旅游业的动态和动向,甚至延伸到更长远的时期。

——12301全国统一旅游资讯服务电话的取消,旅游信息服务由传统渠道转移到移动互联网渠道。

2021年11月12日,文化和旅游部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文化和旅游系统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的通知》,其中明确:2021年底前取消“12301全国统一旅游资讯服务电话”号码,不再通过该渠道受理和转办各类旅游投诉,改由各地“12345政务服务便民热线”统一接听旅游投诉等电话。

顾名思义,12301设立之初是“旅游资讯服务电话”,是沿用旅游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通常做法,目的地设立统一号码,通过电话咨询方式为旅游者提供信息服务,同时兼有投诉功能。

2008年,12301在试点省份山东开通,其后各省份陆续开通。

2015年,12301国家旅游服务热线投入试运营。

2016年,12301国家旅游服务热线实现31省集中接入。不过,在线路集中接入的同时,并没有实现目的地信息内容的接入。其后,12301的咨询功能逐渐减少,只留下旅游投诉功能。

而这十多年时间,是移动互联网在旅游行业狂飙突进全面应用的时代,旅游者习惯于通过手机上的各类应用获取目的地信息而不是“电话”,中国旅游快速越过了通过传统渠道进行旅游信息传播的时代,完成了旅游信息传播和服务渠道、形式、系统的转移。

2022年,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加持下,未来移动端实时信息咨询问答交互有很大的开拓空间。

12301悄然隐去,这是一个时代逝去的标志和背影……

——景区门票预约制的推行,流量由线下的售票处转移到线上,产生“公域流量”和“流量中心”,形成新的流量分配机制。

北京市政府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2021年11月19日发布《关于天安门广场实施预约参观措施的通告》:“为进一步营造天安门广场良好参观环境和游览秩序,顺应文旅行业预约参观游览新趋势,不断提升精细化服务管理水平,结合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天安门广场将自2021年12月15日起实施预约参观措施。”

天安门广场是“第一”标志性景区,其实施预约参观游览是业内标志性事件。

《天安门广场预约参观办法》(试行)规定:“游客可通过“天安门广场预约参观”微信小程序,“北京通”APP、“北京日报”APP、“北京时间”APP、“京城之约”小程序,或登录天安门地区管委会门户网站天安门广场预约服务专栏(http://yuyue.tamgw.beijing.gov.cn)进行预约;老人、中小学生、残疾人等不便使用智能终端的群体,可由亲友代为预约,不便由亲友代为预约的,也可由工作人员提供现场协助预约服务。”以上规定形成庞大流量入口,这是特殊的“公域流量”,流量利用想象空间巨大。

“个人预约:国内游客凭居民身份证或港澳台居民居住证(含来往内地通行证、来往大陆通行证),国外游客凭入境护照或外国人居留证预约参观,需要在预约平台“个人预约”模块输入姓名、身份证件号码、手机号码等信息进行预约。”越是“免费”的标志景区,越具备流量价值。这将重新调整标志性景区、线上旅游运营商、线上旅游平台之间的关系。

“旅游团预约:旅行社需要在预约平台“旅游团预约”模块输入导游姓名、证件类型、导游证号码、手机号码、预约人数、旅行社名称等信息进行预约。”目的地城市标志性景区全面实施预约制,同时影响旅行社的经营模式,或者2022年会为解决困扰目的地多年的“非法一日游”问题提供重要路径。

2022年,天安门广场预约制的推行,标志着国内游客流量进入可调控时代,带来信息交互行为的变化,也带来流量的重新调整。

——导游信息交互行为在时间和空间上转移,催化旅行社商业模式发生调整。

导游讲解服务本质上是目的地信息交互行为,而且是“当面锣对面鼓”的行为,是导游说游客听。新冠疫情以后,部分优秀导游利用其优势技能在视频号、抖音等视频平台上进行信息传播,取得了不俗的成绩。比如浙江省导游“普陀山小帅”抖音粉丝量1093.9万、“杭州小黑诸鸣”粉丝量1037.4万、陕西导游“兵马俑冰蛋”粉丝量801.4万、山东导游“泰山娟姐”粉丝量125.8万、“旅游晓国”粉丝量3.1万等等。这些“网红”导游的一个明显特点是把原来面对面的导游讲解转移到视频平台上,吸引粉丝关注。也就是,把目的地的导游讲解信息交互转移到旅游活动之前,而这些信息内容包括目的地信息、旅游产品信息和导游服务信息等。

这些网红导游的流量转化的第一步是带货目的地土特产,其后就是自己所擅长的目的地旅游产品,从“普陀山小帅”的旅游产品成交量上来看,成绩相当不错。

2022年,会有更多的导游借助视频号、抖音、快手、小红书等平台进入信息传播领域,把目的地在地信息行为转移到目的地之外,同时成为目的地旅游产品的销售渠道,旅行社商业模式发生调整。

——旅游信息传播渠道向“激发旅游灵感”阶段转移,吸引、分享、占有流量,为后续产品预订等商业行为奠定基础。

2021年,山东旅游职业学院面向新生开展了旅游消费问卷调查,其中大学生获取旅游信息渠道选择排在前三位的是:抖音、小红书、微信。

这个调查结果仅仅是管中窥豹,部分反映00后获取旅游信息的习惯。抖音率先在“激发旅游灵感”阶段占领阵地,以短视频方式刺激旅游者确定目的地;处在旅游信息发布阶段的小红书和马蜂窝等随之跟进;原来安坐在产品预订阶段的携程也以“旅游营销枢纽”新战略以及“星球号”等形式加速进入激发灵感阶段;甚至只是在目的地游览发挥作用的高德地图和游后评论阶段的大众点评也一拥而入。

2021年11月26日,中国旅游研究院发布《中国入境旅游发展报告2021》,其中中国旅游研究院与谷歌联合开展的潜在来华游客的旅游意向与态度调查显示:潜在来华游客在获取中国旅游信息时,使用最多的信息渠道是各类网络媒介。使用网络这一信息渠道的受访者占88%,远高于其他。在所有在线信息渠道中,潜在来华游客使用最多的是搜索引擎、旅游评论网站和旅游预订网站。

对比一下可以看出,中国旅游信息传播模式和行为已经发生很大的进阶和调整。

2022年,“激发旅游灵感”阶段竞争将进入白热化时期,而现在打开各种手机应用的界面,由短视频、精美图片以及诱人标题组成的千篇一律的“瀑布流”已经分辨不出各自的差别,未来旅游信息传播形式和内容结合是竞争焦点之一。

——旅游者目的地消费行为转移到线上演变为信息交互传播行为,“安全间距”和“无接触”要求加快了这种转移的速度。

存知己寄存,其官网介绍:“是一个线上专业行李寄存平台,用户通过公众号、小程序或App查找方便的寄存点下单,下单后即可享受到店行李寄存服务。目前已覆盖上海、北京、杭州、南京、苏州、厦门、广州、重庆、成都、西安和天津等各大旅游城市。”

当行李寄存服务也可以网上预订的时候,说明旅游者在目的地花钱的场景又少了一个。

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是预订产品逐渐丰富的过程,是旅游者目的地消费不断转移到目的地之外的过程,是预约旅游逐步成熟的过程。

新冠肺炎疫情客观上大大推进了这个过程,比如“无接触”服务的前提和基础是信息交互关系建立。

2021年11月27日新华网报道:近日上海新增3例本土确诊病例,确诊的这3位姑娘为朋友关系曾在19-21日至苏州游玩,园林、古建筑、博物馆......她们的行程串联起一条“江南文化深度游”路线,还有网友将此路线解读为“寻宋之旅”。

我们常常按照“智者乐水,仁者乐山”、“男人喜山,女人爱水”的套路理解旅游者的偏好,近两年在网上披露涉及旅游者的“流调”信息,包括旅游产品组织、行程包括在每一个小景点的停留时间等等数据,那些细微处呈现的特点,很多时候颠覆常规认知。

旅游电子商务的发展过程是旅游信息交互传播的发展过程,是信息不对称降低的过程。

2022年,线上不断涌现的旅游要素和服务产品品类多样化以及目的地产品碎片化,使目的地产品组织和营销日益关键重要。目的地产品组织和营销本质是目的地旅游信息组织和传播,其适应旅游者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重要领域。也就是如何寻找下一个“寻宋之旅”的产品和客户。

——旅游半径的缩小,引发旅游者消费结构发生调整,本地生活转移为异地生活(旅游),异地生活(旅游)转移为本地生活。

2021年,此起彼伏“机票+酒店”和跨省旅游团队的“熔断”,周边游和短途旅游成为市场主体,旅游消费结构的调整是板上钉钉的事。比如,2019年山东省旅游者花费中住宿占18.16%,长途交通占12.54%,自驾车占6.36%。而2020年,住宿占17.74%,长途交通占12.09%,自驾车8.02%。说明自驾车成为主要交通方式,长途交通费用占比减少,过夜人数和花费减少。

2019年,山东省旅游者花费中“居民服务”项占比是1.1%,2020年为1.24%,这个貌似很小的0.14百分点的变化如果按照2020年山东省旅游总收入6005.3亿元市场规模粗略计算,那就是8.4亿元。这个数据透露了旅游市场机构更深层的变化:本地生活转移为异地生活(旅游),异地生活(旅游)转移为本地生活。

旅游者住酒店点外卖和本地居民在酒店点外卖都已是常态,这些现象不会因为疫情结束而消失。

在线下目的地场景中,旅游街区泰安老街内业态招牌看出明显本地异地消费业态混杂的现象。

在线上美团应用的消费类别上,本地和异地已是浑然一体,只是在所谓高频低频的简单外表下掩盖了更加深刻的变化。

没有所谓真正意义的周边游产品、自驾游产品,周边只是距离,自驾只是交通方式。其背后是目的地市场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变化已经开始,新冠疫情只是加快了进程。

2022年,旅游市场结构的变化依旧持续,本地生活平台更加快速介入线上旅游市场,旅游产品组织以及信息传播相应发生调整和变化,旅游者和本地居民获取旅游信息或者生活信息的渠道、形式、内容日益趋同,两个生活场景的竞争真正开始了。

——旅游者进入目的地和人(服务提供者、管理者乃至本地居民)之间信息交互转移为和物(设备、环境等)之间的信息交互。

2021年11月,山东省旅游饭店协会和山东旅游职业学院联合发布山东省旅游饭店人力资源的调查报告,其中调查结果显示:在酒店员工年龄结构中,30—50岁的员工占比最大,占到了65.17%;3年以下工龄员工占比为43.6%,3年以上工龄员工占比为56.4%。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山东省酒店员工年龄在变“大”。

而由中瑞酒店管理学院酒店业研究中心主持的《中国酒店人力资源调查报告(2021)》也显示:2020年,酒店的招聘难度进一步升级。69%的酒店认为2020年的招聘难度相比2019年有所增加,且这一比例相较去年上升了24%。

一个显而易见的结论是:越来越少的年轻人愿意从事饭店业。

一位资深的星级酒店总经理说过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二十年前四星级饭店标准间客房价格是375元,二十年后的今天依旧是375元。这就意味着二十年前四星级酒店服务岗位很有吸引力的薪酬水平,二十年间没有很大的增长空间,现在越来越无人问津。酒店业的发展和基层员工薪酬之间并没有进入水涨船高的循环。

上海逸扉酒店的前台已是自助半自助形式,客房中实现语音控制。客人和酒店服务以及管理人员信息交流减少了,代之以手机、人脸、声音等等。

在山东省的调查中,超过一半(51%)的酒店表示愿意对数字化技术应用和创新进行投资,46%的酒店表示根据酒店的营收情况决定数字化技术方面的投资,只有2%的酒店预测他们将不再对数字化技术进行新的投资。另一方面, 多达76.74%的酒店没有专门的数字化运营团队。

2021年9月,教育部颁布《职业教育专业目录(2021年)》,其中酒店管理专业更名为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这样调整除了产业发展需求之外,还有一个浅显的推理是,00后的学生们会根据专业名称来理解未来他们在酒店实习和工作岗位。也就是,数字化时代我们要在高考以及高中、中职阶段与其他产业竞争招揽产业人才。

2022年,人力资源入口——酒店在转型,人力资源出口——旅游职业院校在转型,重要的是00后年轻一代人力资源在转型。那么,一个很大的可能是大批年轻俊男靓女托起中国酒店服务的现象正在减弱或者消失,酒店员工大龄化和酒店业数字化转型并行,在人口红利减少、农村人口转移以及老龄时代来临的大背景下,这种趋势是不可逆的。

2022年,技术创造价值。

未来是服务创造价值、人的服务创造更高价值的时代。

——信息技术由信息传播手段转移为目的地吸引物,技术形成的沉浸感和体验感日益增多。

在旅游产业发展和信息化进程中,信息技术主要应用于旅游信息的处理、交互和传播,传播效果越来越呈现“身临其境”的状态。

旅游者对旅游过程中“沉浸感”和“体验感”的追求,使目的地以及相关景区企业把目光集中在场景和技术两个着力点上。场景需要创新,技术可以拿来就用。

尽管对旅游过程的“沉浸”理解各不相同,如同品尝山东临清“托板豆腐”一样,目的地美食色香味实际也是“沉浸”和“体验”,美食“体验”的表现在旅游者花费上则是五分之一左右。

新冠疫情以来,身不能动,所谓“云旅游”概念开始喧嚣,不过在“云旅游”中,技术还是停留在信息传播手段上。

2021年,元宇宙概念火了。所谓元宇宙的旅游层面理解就是“身不动,心已远”。旅游行业想的是,通过元宇宙相关技术增强目的地吸引物的“沉浸感”和“体验感”,或者成为新的目的地吸引物,甚至担心替代“真实旅游”。

携程梁建章先生认为:“我们必须要把旅游的体验做好,更加有趣和有交互性,将元宇宙概念和技术变成激发用户探索真宇宙的灵感来源,而不要让元宇宙替代了真实的旅游。”

2022年,元宇宙相关技术激发旅游灵感会有所进展,不过直播的珠玉在前,其发挥作用有一定限制。这是作为信息传播手段发挥作用。

2022年,元宇宙相关技术会成为增强“体验感”和“沉浸感”的手段,也可以成为吸引物本身,这种作用乐观估计有大的突破。不过,这种“沉浸感”或者元宇宙吸引物的市场化产品化是关键,技术不是难题,麻烦的是市场,大麻烦是多变的市场。

2022年以及相当长的时期,对于元宇宙替代真实旅游,这可能有些想多了。一条主要原因是元宇宙里不能吃到山东临清“托板豆腐”,还无法模拟出“焦香软嫩融化在口腔的瞬间,舌苔熨烫着我心中无法按捺的悸动”。

——出境旅游者转移到国内,出境旅游市场的恢复是目的地国家和地区的次第恢复。

据媒体报道,2021年11月29日,浙江省卫健委在浙江省第八十场疫情发布会上表示,本次上海疫情源于在外省市暴露于境外输入病毒污染的航空器而引发的感染。

这条消息很快就淹没在海量信息中,业内关注则更少。细细想这条和旅游业有莫大关系的信息,未来出境旅游开放的关键不是出去的问题,而是出境游客回来怎么办,回来进入国门、单位或者公司门、社区门、校门。可以说,出境旅游的开放恐怕要把眼光放在2023年甚至以后。另外,如果没有大量出境旅游者支撑的国际、洲际航空市场,入境旅游的快速恢复恐怕也极为困难。

旅游追求差异化,一般情况下,目的地是无法替换的。旅游者的转移并不意味者旅游市场的转移,只是旅游需求被压抑,市场规模还在而且未来会更大。

2022年,出境旅游的亮点是澳门特别行政区,2023年以后一个可能出现的格局是澳门或者香港成为出境旅游的“缓冲区”。出境旅游市场恢复最大的困难是人才的回归,这恐怕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所以散客市场恢复应当早于团队市场。入境旅游市场恢复同样会从澳门和香港开始,就是说香港澳门是出入境旅游市场的重要标杆和观察点。

新冠疫情给旅游业带来的不仅仅是灾难,更重要的是转移、调整和变革,变化已经或者正在发生。只有主动迎接适应变局,付出的代价才是值得的。

唐代诗人王昌龄有诗:

沅溪夏晚足凉风,

春酒相携就竹丛。

莫道弦歌愁远谪,

青山明月不曾空。

2022年以及未来,有一点是肯定的,青山明月不曾空!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