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企业一混就灵吗?
酒店民宿 万物以荣 2022-12-07 19:13:01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万物以荣,ID:gh_9fc77c2eb672,作者:万物以荣

在竞争性领域,从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企业向民间资本主导的混合所有制转变,本领恐慌将成为新常态。

一、混改不是目的,关键是通过改变体制改机制

旅游企业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可能是走在前面的,并不是说旅游企业的觉悟高,而是旅游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改起来难度相对小一些,有些地方已经进行了改革,个人参股、控股各种情况都有,总经理们也从打工的一下子变成了老板。

从旅游企业改制的情况来看,除了早先的酒店行业改制富了一些人,主要是因为资产的升值,旅行社的改制并没有得到太多的实惠,绝大部分做了老板但没有赚到钱。千万不要以为有了股权就值钱!

不少总经理抱怨,企业活力不足,干不好,效益不高,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管理层没有股权,以为一混就灵。为什么要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不改行不行?现在有什么问题阻碍了发展?这些问题都要想清楚。不能为改而改,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我认为,混改的目的是通过体制的改变来优化 4 个机制:选人用人机制,解决谁能干的问题;激励约束机制,解决愿不愿意干的问题;投资决策机制,解决长期怎么干的问题;运营管理机制,解决日常怎么干的问题。

优秀的领导在自己的职权范围内,可以解决好后两个机制,也就是能够做好日常的运营管理以及长期的投资决策。但前两个机制超越了自己的权限,班子的选人用人自己决定不了,激励约束自己无能为力,一旦心态失衡,再加之有效监督的缺失,很容易利用自己手中的权力进行寻租。

混改就是通过股权的变化来改变体制,从而改变和优化机制,主要是选人用人机制和激励约束机制,使管理层能够有明确的市场化的激励和约束,同时也能够落实一把手的用人权,防止正职不能有效管理副职,形成扯皮和内耗。

二、混改不是层层多元化,谨防国有资产流失,削弱公司竞争能力

现在一说混改,许多管理层就想着各级公司层层多元化,这是一个非常大的误解。层层多元化的公司因为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很难形成有效的战略,更谈不上毫无瑕疵的执行。

我们看一些成功的企业,基本上最上层是股权充分多元化的,没有实际控制人,但对下面控制力非常强,比如金融企业,你不会在省级、市级或者县级的分支行进行股权多元化,注意是分支行,连子公司都不是。

中国的企业股权结构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最上面是集团公司,可能是国有独资的,市场化程度并不高,机关化性质很强。这个集团公司控制着一个或几个上市公司,当然,这些上市公司是股权多元化的,公司治理方面相对规范一些,但是常常会受到大股东的干预。股份公司下面有一堆子公司,不少是股权多元化的,利益主体也是多元化,因此,公司的战略执行上面很难到位,效率也不高,形成不了公司的核心竞争能力。

事实上,在混改的过程当中,出现了不少国有资产流失的现象,我们从上市公司年报里面就可以发现一些苗头,比如,少数股东权益偏大,和投入极不成比例。也就是说,把最赚钱的业务拿出去和个人合资了,有些可能是必要的,但更多的是否必要?是不是国家的资源对个人的让渡?通过合资或者股权的转让,程序看似合规,但谁都觉得不合理,其实背后可能是权力的运作,可能是触目惊心的国有资产的流失。

混改要坚持分类、分层的原则,以防国有资产流失。分类的关键,是根据企业的性质确定股权的比例,分层的关键,是需要确定不同层级企业混改的先后次序。旅游企业属于市场化竞争性企业,对股权应该没有限制,重点是要分层次改革,明确一个先后次序。

优先从上市公司入手。股价是市场发现的价格,它考虑了各种因素,是最公平的。按照股价交易的最大好处,既可以避免所谓的品牌价值等等一系列扯皮的事情,同时也避免了国有资产流失的风险,经得起以后的审计检查。买卖双方以及管理层操作起来心里都比较踏实。当然,也要谨防背后操纵股价的行为。

其次从集团公司入手。把整个集团改成真正的市场化的主体,有利于改变体制机制,进一步加强集团对下属企业的整合和控制。不然最上面是僵化的体制,而下面又是比较规范化的上市公司,两者之间必然产生一些矛盾,阻碍了上市公司市场化的进程。

谨慎从子公司入手。从子公司进行混改,不利于整个集团性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构建,因为股东的多元化,必然造成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一体化运作会非常困难,总体的战略难以落实,也最容易造成利益输送。

三,混改方案制定的关键点

混改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有几个关键点要特别注意。

1,股东的选择和方案的制定。是否对混改后的公司能够进一步赋能是选择股东的关键,而不是有钱就行。结婚还讲究一个门当户对,股权的多元化,其实也是不同资本之间的联姻,也要求门当户对,战略上具有一定的协同性,能够相互赋能。

方案的制定还有一个关键点,就是国有控股权让渡是否会引起经营资质的挑战或变化?因为有些经营资质是给国有企业或者国有控股企业的。

还有就是混改的盘子的大小,资产的评估,股权结构的设置,是否设立优先股进一步优化资本结构?可行性如何?这些都牵涉到交易方案是否可行,需要进行充分的论证。

2,管理层的资金来源。如果同步给管理层受让股权,资金来源及成本如何解决?这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有些混合所有制企业在这方面都犯规了。

管理层的自有资金不够买股份,但是必须要真金白银,那就只能贷款,要明确贷款期限及抵押物,要处理好利率和分红率之间的差。如果分红率太高,会不会影响企业的持续发展?太低又会影响管理层偿还贷款。分红所得计算公式为:(净利润-优先股股利)*管理层股比/(1-优先股所得税税率),要把账算好,要平衡好。

如果设置限制性股票,资金来源及成本又是如何安排的?持股比例、购买价格是多少?3年或5年后能否符合解锁条件取得股票?这些都需要很好地谋划。

3,管理层的薪酬。除了正常的符合市场行情的具有一定竞争性的薪酬外,还可以建立超预算利润奖励机制,比如20-30%用于奖励管理层,也可以探索由大股东单方面以现金分红给予奖励等等,这方面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总之,混改中面临着各种各样的问题,而上面列举的几个问题,常常是混改能否顺利推进的关键所在。一开始就不要回避这些问题,把这些问题谈清楚才能更有效地推进。

方案要在合法合规合理的情况下,尽可能绑定管理层,诱之以利,激发出管理层新的活力,从而为企业的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争取更好的利益。

四,不是一混就灵,关键要看管理层有没有本事

操作层面,能否用股权绑定团队,形成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是混改成功与否的前提,要让管理层愿意改、愿意干,他们对企业的现状以及市场的未来最能够做出前瞻性的判断。

我们感受最深的就是家门口的餐馆,一两年就会换一茬,不停地“城头变幻大王旗”,应该说,这些企业都是市场化程度非常高的,之所以长江后浪推前浪,最重要的还是餐馆的定位以及经营管理能力问题。

混改的企业同样如此,挣脱了体制和机制的束缚,关键是管理层要有能力干。不是说进行混改了,管理层的本事就长了,企业就自然而然取得了竞争优势,个人做老板的企业干不好的多的是。

要全面提高领导力。做企业实实在在,要刀下见菜,避免永远正确的空话、废话,任何的“躺平”或者“摸鱼”,都会体现在财务结果上。不能信心爆棚,能力不足;决心很大,办法很少;理念很好,路径难找;实事虚干,虚事实干;要化战略为行动,不能凌空蹈虚,要见真章,不断提升能力。

曾国藩曾讲“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非常有道理。要有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能够适应市场的变化,消费趋势的变化,技术的变革,推动创新发展。要加强自我修炼,能够勾勒愿景、主动变革、激励人心、培养团队,才能把企业带到更高远的层级。

如果没本事,混改后的企业不仅赚不到钱,而且可能亏损得更多,股权给管理层带来的不是收益,是灾难。混改前管理层要扪心自问,我现在在这个平台和位置上,为什么没有干好?体制和机制变了以后,我就能干好吗?千万不要想当然,千万不能自己骗自己。

只有资产和更优秀的企业家结合,才能产生更好的效益。外面的市场环境没有变化,你还是原来的你,混改以后的企业凭什么可以产生更好的收益?管理层凭什么可以拿到更好的收入?

混改与否不能成为管理层无能的遮羞布和挡箭牌。

股权的变革是体制之变,也是根本的变革,混合所有制处在不断的探索中,不能一哄而上。要从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出发,有利于激发企业的活力出发,有利于构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出发。

时间从来不语,却回答了所有问题。时间会证明一切!结果会证明一切!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