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与权力凝结,欲望和理性交织,天津五大道旅游须知之大理道
景区目的地 旅行实验 2021-03-11 10:29:45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旅行实验,ID:CNROM-BJ,作者:Crom
 
天津五大道是上世纪初期建设的,东亚规模最大的田园城市和花园郊区范例,是规划合理、居住方便舒适的高档住宅区。即便是在现在看来,仍然是城市住宅规划、建设的典范之作。
 
这样一处高品质的历史街区,自然不会被淹没,近年来五大道已经成为天津旅游的一面金字招牌,成为众多游客的打卡之地。
 
但是,五大道好在哪里?在其中游览的看点是什么,又有什么需要了解的知识和背景?
 
本文就是解读五大道系列文章的开篇,我们先来讲一讲大理道。
 
建筑
 
当年位于英租界内五大道的开发建设很现代化,英国工部局负责规划和一级开发。抽走积水、填高地块、铺设道路和市政管线,再出售地块。
 
如果是开发商购入,会建造好建筑后再分销。如果是个人购入,则会委托给建造商建筑自己的理想家园。
 
当年能够入住五大道的人非富即贵,这是名副其实的高档住宅区。
 
比如上图这栋建筑就是大富豪陈光远的旧居。
 
陈光远是“长江三督”之一,被北伐军打败后寓居天津。他投资了开滦煤矿、华新纱厂等大量买卖,并且购置了众多房产。也由于房子太多,大理道这处住宅,陈光远并没有居住过。
 
而曾经在大理道长期居住的人包括:
 
张爱玲所着《小团圆》里的“十一爷”,曾任国务院秘书长的张志谭;
 
参与驱逐溥仪出宫、迎孙中山北上、曾被斯大林会见的西北名将鹿钟麟;
 
南开大学、南开中学创始人张伯苓;
 
军统天津站首任站长王天木,其所在的大理道55-57号也曾被称为军统行宫。电视剧《潜伏》的故事原型,就发生在这里。
 
而来自安徽寿县的实业家孙震方修建的宅子,在建国初期被改为和平宾馆之后,曾经接待了大量党和国家领导人,基本你听说过的都在这里下榻过。
 
主席当年居住的房间,至今仍然是原貌陈设,特意修建的游泳池也原样保留着,并且这里还有了另外一个名字——“润园”。
 
曾任陆军总长的蔡成勋建造的宅院,也是大理道的一处深宅大院。
 
蔡成勋是天津县人,是直系冯国璋的部下,曾任陆军总长、江西督军,被免职后返回天津寓居。
 
他先是在河北区日纬路建造了一所公馆,被称为蔡家花园。张学良和赵四小姐就是在蔡家花园的舞会上相识的,孙中山灵柩路过天津市,也曾在蔡家花园举办奉安大会。
 
鉴于军阀混战、政局不稳,蔡成勋1935年又在大理道1号建造了宅院和祠堂。院内主楼为三层砖木结构西式住宅,西侧为一组传统祠堂建筑。
 
如今主楼为单位办公场所,不对外开放。祠堂只剩下一座主殿,其它已被拆除。
 
 
在大理道建造宅院,看中的是租界稳定的小环境,可以过滤掉很多社会动荡。但是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爱恨情仇仍然是无法避免的。
 
大理道北有一条墙子河(此段现为南京路),过河就是咪哆士道(现泰安道),咪哆士道的景明大楼里住着拉脱维亚人瑞纳。
 
1947年10月底,瑞纳夫人发现自家的猫总围着杂物间内的一个大木箱子转,就叫丈夫看看是怎么回事。瑞纳移动木箱后,发现有暗红色的液体流出,连忙报了警。
 
警察过来后打开箱子,里面是一个柳条箱。
 
再打开柳条箱,里面是一具被肢解的女尸。
 
案情很简单,箱子是一名叫施美丽的中德混血女子存在瑞纳这里的。
 
施美丽是富家子弟李宝午的小老婆,被肢解的是大老婆董玉珍。
 
1945年,41岁的李宝午不顾董玉珍反对,在北平与24岁的施美丽举行了西式婚礼。
 
婚后李宝午与董玉珍签订分居协议,继续负责董玉珍和其母以及四名子女的生活费用,董玉珍不得干预李宝午和施美丽的生活。
 
1947年10月25日一早,董玉珍来到大理道李宝午与施美丽的住处,准备要钱然后去中原公司购买皮大衣,结果却与李宝午大吵起来,直到午餐时分两人还在争吵。
 
董玉珍拿起酒瓶砸向李宝午,没有砸中。
 
李宝午拿铁榔头砸死了董玉珍。
 
发现董玉珍断气后,两人一同焚烧并肢解了尸体,再装箱由施美丽送到了瑞纳处,准备运往德国。
 
1948年1月5日,法院判处李宝午死刑、施美丽无期徒刑。然而两人被关在监狱里,依旧吃喝不愁。为何不杀李宝午呢?因为他家有钱,关在监狱里,方方面面都可以得到很多好处。
 
天津解放后,1951年5月4日天津市高级法院判处李宝午死刑,同月24日执行枪决。
 
施美丽因有悔罪表现,几年后被减刑释放。据说她去香港开了一间酒店为生,1960年代还曾返回天津探亲。
 
最后有一些身份背景需要交代一下。
 
李家当时是天津望族,在开滦矿务局、中国银行、中兴煤矿等多家企业都有股份。李宝午的爹就是开滦煤矿董事长,名副其实的家里有矿。
 
被杀的董玉珍也不简单,是北洋第九师师长董正国的大女儿,其妹是民国前总统曹锟的儿媳。
 
风景
 
惊心动魄只会是暂时的,平平淡淡才是长久。大理道也曾经住进了很多文化人,让这条街道的历史更加厚重。
 
1977年的一个夏日,上海一行人敲开了大理道11号(不是现在的11号)的院门,他们是为了《鲁迅全集》的注释工作而来,接待他们的人是鲁迅学生、未名社社员、翻译家李霁野先生。
 
李霁野先生在大理道的这栋房子里居住了将近半个世纪。他长期在南开大学外语系任教,也曾是天津市文联副主席,天津市文化局局长。
 
李霁野译着中最出名的是《简爱》。
 
1990年在接待了两位台湾来的访客后,李霁野开始录音,并将录好的磁带托人带往台湾。收听磁带的是李霁野儿时玩伴、青年时期的战友、八十多年的好友台静农。
 
他们两人都出生在安徽霍邱,据说在襁褓之中就曾见过面,后一同进入新式学堂成为同班同学。1923年,两人又机缘巧合地在北京结识了鲁迅,并加入了鲁迅创办的未名社。
 
由于出版进步书籍,李霁野和台静农还一起坐过牢。
 
抗战爆发,台静农南下,几年后李霁野只身一人跑到重庆,就在台静农家搭伙。老友相聚,虽岁月艰苦,但也苦中有甜。
 
抗战胜利,又是台静农先赴台湾大学任教,李霁野随后前往会合。
 
1949年时局动荡,这次是李霁野先行逃离台湾,赴天津南开大学任教。但是,台静农却永远地留在了台湾。
 
1970年前后,俩人通过友人传话又建立了联系,但时空阻隔联系断断续续,仍然难解想念之情。
 
1990年,台静农十分想与李霁野通话,可惜李霁野家中并无电话,于是就想出了录音传情的办法。
 
一共录制了五盘磁带,11月台静农在台湾病逝,享年87岁。
 
1996年春,还是上海来人敲开了李霁野先生的家门,他们这次是来录制视频,请李霁野谈谈与鲁迅接触的经过,并简述自己的一生。
 
已经92岁的李霁野此时已经像一个婴儿一般“任人摆布”了,但仍然思维清晰,仍然能把与鲁迅的过往娓娓道来。
 
1997年5月4日,李霁野先生逝世。
 
在李霁野给台静农录的第四盘磁带里,他讲了这样一件事。
 
在给孙辈讲辛弃疾的“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几句词时,我说了一个故事:
 
童年时在故乡玩灯,随着点了几十只蜡烛的花枝灯,在街上行走玩耍。意在看看父母代为选好订婚的“意中人”,我们有幸看到了于姐,你未来的贤良夫人!
 
道路信息
 
大理道原名新加坡道,属于英租界内道路,全长1745米。
 
大理道所在地区原为一片沼泽,英租界工部局1903年取得了这片土地,后于1919年开始填筑、平整土地。大理道1929年建成,两侧迅速建设起大片住宅,如今成为五大道的核心区域。
 
游览大理道建议乘坐地铁到小白楼,可以结合五大道其它道路一起游玩。
 
如果看建筑,冬季比较适合,因为树叶掉光后没有遮挡。如果看风景,春季花开时是最好的时节。
 
人生就是一场旅行,相逢就是缘分。
 
如果觉得文章不错,欢迎关注、点赞、转发、评论,这对旅行实验室的生存很重要。
 
谢谢。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