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盟:景区运营范式转型:从“功能满足”到“情绪价值供给”
文旅要闻 丁说旅游 2025-03-10 15:11:39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丁说旅游,作者:丁盟

在西安大唐不夜城那绚丽多彩的灯光下,无数游客沉醉于“不倒翁小姐姐”的魅力互动之中;而在洛阳洛邑古城,汉服体验店如雨后春笋般涌现,短短两年数量激增800%,沉浸式体验已然成为吸引游客的标配。这些现象背后,折射出中国旅游市场正在经历一场深刻的变革——从“功能消费”向“情绪消费”转变。据文旅部数据显示,在2023年的游客满意度评价体系里,“情感体验”这一指标的权重首次超越了传统的基础设施指标,这无疑向我们昭示着,传统的景区运营模式已经难以适应新时代游客的需求。

一、消费觉醒:情绪价值成为新货币

(一)新生代游客需求的变迁

新生代游客,尤其是Z世代,他们的消费观念呈现出明显的“马斯洛需求上移”特征。旅游对于他们而言,不再是简单的“看山看水”,而是“看心情”。一项针对Z世代的旅游消费调研结果显示,高达73%的受访者将“获得情感共鸣”作为首要诉求,这一比例远远超过了传统的“游览景点”需求。这种转变源于社会心理的深刻变迁:在物质极大丰富的时代,旅游不再是稀缺资源的消费,而是成为人们精神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二)情绪价值的崛起

故宫博物院借助“数字文物库”,让游客足不出户便能在云端把玩珍贵文物;苏州博物馆则通过吴门四家特展,精心构建出文人雅集的场景,这些创新举措都在有力地印证着情感共鸣所带来的溢价效应。情绪价值的经济转化率正呈现出惊人的指数级增长态势。乌镇戏剧节通过精心营造的艺术场景,使得非演出时段的酒店溢价率高达200%;而“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单日最高客单价更是突破了千元大关,这些事实都充分证明了情绪消费所蕴含的强大价值承载能力。这种转化并非简单粗暴的价格提升,而是体验深度的精准货币化映射。

(三)情绪价值的多元呈现

情绪价值的体现不仅仅局限于文化体验,还广泛存在于自然景观、主题公园等各类景区。例如,一些自然景区通过打造星空观测点、森林冥想区等,让游客在亲近自然的过程中获得心灵的宁静与慰藉。主题公园则通过精心设计的故事线和角色互动,激发游客的兴奋、快乐等积极情绪。这种多元呈现使得情绪价值成为景区吸引游客、提升竞争力的关键要素。

二、价值重构:景区运营的升维路径

(一)空间叙事重构

空间叙事重构是生产情绪价值的基础维度。成都宽窄巷子巧妙地将民国建筑转化为新消费场景的容器,引入了方言墙、茶艺剧场等互动装置,使空间利用率得以提升40%。这种改造绝非仅仅是物理形态的简单变更,而是通过文化符号的现代转译,精心构建出一个既可参与又可传播的情绪场域。

(二)文化符号的当代演绎

文化符号的当代演绎必须突破表层复刻的局限。河南博物院推出的“考古盲盒”,将文物发掘过程游戏化,半年时间便创造了3000万的销售额,这一成功案例有力地证明了传统文化需要通过现代语境的创造性转化来焕发生机。这种演绎本质上是对文化基因进行解码与重组,在确保文化本真性得以保留的同时,激活与观众的情感连接。

(三)情感交互设计

情感交互设计正在深度重塑游客的行为轨迹。上海迪士尼推出的“达菲友你”春季活动,通过精心设计的角色互动、定制徽章等环节,使二次消费占比高达65%。这种设计遵循情感曲线原理,在期待、惊喜、共鸣等情绪节点巧妙设置触点,从而形成一个完整且闭环的情感消费体验。

(四)多维度体验打造

景区通过整合视觉、听觉、触觉等多种感官体验,为游客创造全方位的沉浸式感受。例如,一些景区运用灯光秀、音乐节、互动装置等元素,打造昼夜不同的游玩体验,让游客在不同时间段都能获得独特的情绪享受。这种多维度体验的打造,不仅丰富了景区的内涵,也极大地提升了游客的满意度和重游率。

三、范式革命:运营系统的多维进化

(一)价值评估体系的创新

价值评估体系迫切需要建立情绪度量标准。黄山风景区创新性地引入情感计算技术,通过分析游客的微表情来优化服务节点,使得负面情绪发生率显着下降28%。这种数据化评估方式并非要取代传统的KPI,而是构建一个“功能 - 情感”双维评价模型,以更全面地衡量景区运营效果。

(二)组织能力重构

组织能力重构的目标是打造专业化的情绪管理团队。杭州西溪湿地组建了“场景工程师”团队,整合了文化学者、戏剧导演、数字艺术家等多领域人才,使得文化体验项目的开发周期大幅缩短50%。这种跨界的组织形态,本质上是将情绪价值的生产流程实现专业化与系统化。

(三)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

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正在为情绪价值打开全新的维度。敦煌研究院的“数字藏经洞”项目,通过区块链确权与AR交互技术,使游客的留存时间延长了2.3倍。这种技术应用并非 mere technological showing - off(仅仅是为了炫耀技术),而是构建了一个虚实交融的情绪增强现实,创造出超越物理空间限制的深度情感体验。

(四)可持续发展与情绪价值的融合

在追求情绪价值的同时,景区运营也需注重可持续发展。通过环保措施、文化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景区不仅能够为游客提供积极的情绪体验,还能在社会层面树立良好的形象。例如,一些景区采用生态友好的建筑材料进行设施升级,同时举办文化传承活动,让游客在享受旅游乐趣的同时,也能感受到景区对环境和社会的责任感。

站在体验经济3.0时代的全新起点,景区运营的底层逻辑已经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随着80后、90后、00后逐步成为消费主力军,他们的旅游需求不再仅仅是简单地“去过”,而是渴望“感动过”。这种深刻转变要求运营者必须从供给侧发起一场范式革命,将景区从传统的地理空间升维为情感空间,从单纯的服务提供者转型为专业的情绪工程师。

未来景区的竞争力,将取决于制造感动瞬间的能力,以及将情绪价值转化为持续吸引力的系统构建。在这场悄然进行的变革中,谁能率先完成认知跃迁,谁就能在文旅新纪元中稳稳占据价值高地,引领行业迈向新的辉煌。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