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笑宇| “苏超”爆火出圈,各地文体旅局应如何“抄”作业?
劲评论 王笑宇 2025-06-17 10:08:07
2025年5月开幕的江苏省城市足球联赛,被网民称为“苏超”的赛事,已从体育领域破圈而出,持续扩大文旅消费。据江苏省体育局统计,三轮比赛累计吸引超18万名球迷。在“苏超”带动下,江苏省内景区预订量同比增长305%,文旅消费迎来“泼天富贵”。

一、苏超爆火数据:一场业余联赛的破圈奇迹

与传统职业足球赛事不同,苏超联赛的516名参赛球员中,“65%以上来自教师、学生、快递员、程序员等各行各业”,每队仅限3名职业球员。这种“全民参与”的基因成为其爆发性传播的基础。

线下观赛数据令人惊叹:首轮场均观众8798人,超越同期中甲联赛的6467人;第二轮场均9852人;第三轮徐州对宿迁的比赛涌入22198人,创中国业余赛事新纪录。线上传播同样火爆。根据相关舆情监测系统数据,自5月10日开赛至6月6日,有关“苏超”的“舆情信息达139.5万条”,并于6月5日达到峰值。虎扑App紧急新增“江苏联”频道,上线首日访问量即破百万。

文旅消费数据更为亮眼。端午假期,线上OTA平台数据显示,苏超带动江苏文旅订单全线增长:机票订单增9%、酒店订单增10%、景区门票订单增19%。作为主场城市,徐州酒店订单量激增99%,盐城“观鸟+观赛”套餐预订超2万单,镇江西津渡景区夜游客流增长3倍。

二、苏超流量密码及消费转化秘诀

“苏超”的秘诀就是民间赛事引流+特色文化破圈+旅游消费转化

1. 民间赛事引爆流量:全民参与与城市荣誉的化学反应

苏超的爆发首先源于其独特的“全民参与+城市荣誉”定位。这种情感链接创造出强大的模因传播效应,在社交平台上,幽默金句也频频成为网络爆款视频,“苏超”正成为一场全民狂欢的象征,“短视频平台贡献了53.5%的传播量”,成为最主要的传播渠道。可以说,足球已超越体育范畴,成为城市文化认同的载体。

2. 特色文化破圈赋能:文旅IP矩阵

文化特色融入美食——各城市将历史文化与美食元素深度融入赛事。文旅部门将赛事与地方美食、非遗融合——“文旅部门迅速接流”。常州推出“9.9元门票+萝卜干炒饭”套餐,带动特产销量翻倍;盐城“观鸟+观赛”套餐吸引2万订单;淮安将观赛与淮扬小吃、里运河游船捆绑营销。

3. 旅游消费闭环转化:一站式旅游服务承接赛事流量转化

苏超的消费转化秘诀在于构建了“赛前-赛中-赛后全流程消费场景”。线上OTA数据显示,“苏超”期间“看球酒吧”搜索量环比大增407%,“足球酒吧”搜索量增长426%。

各城市通过文旅政策强化联动:

- 常州、徐州、镇江推出客队市民景区免票政策

- 盐城、南京、泰州推出“看球+旅游+美食”套餐

- 南通推出“通通来、通通享”优惠,40家A级景区凭票免费

这种“民间赛事引流、特色文化破圈、旅游消费转化”的模式成效显着。据江苏智慧文旅平台监测,主场6个城市的银联异地渠道文旅消费总额增长14.63%。美团数据显示,6月2日当天,江苏地区“南京盐水鸭”搜索量较上周同期增长74%,盐水鸭菜品套餐的订单量增长58%。

4. 核心公式解析:文体旅融合的乘法效应

苏超的成功实践验证了文体旅目的地三要素模型:“特色赛事活动吸引人群 + 优质主题旅游配套引导消费 + 良好公共服务支撑口碑 ”。

该模式实现了四大融合创新:

1.  “参与主体融合”:政府主导(省体育局+13市政府)+市场运作(省体育产业集团)+全民参与

2.  “时空场景融合”:7个月85场比赛覆盖多个消费旺季,串联全省文旅资源

3.  “消费场景融合”:门票经济转向“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消费

4.  “传播生态融合”:官方媒体与民间造梗共创传播热点

从 水韵 到 火热 , 苏超 凭什么出圈

三、各地政府如何学习“苏超”?文体旅融合的系统工程

1. 评估自身条件:寻找差异化突破口

一是,“客源基础评估”是首要环节。江苏的成功有其特殊性——2024年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5.5万元,13个设区市全部跻身全国百强。各地需理性分析本地及周边城市消费能力,避免盲目复制。

二是,“文化基因挖掘”至关重要。最能引发情感共鸣的,往往是最具地域特色的文化符号。

三是,“赛事选择需兼顾大众性与观赏性”。苏超限定职业球员数量,确保业余球员主体地位(65%以上非职业球员),同时通过“高校学生球员同时上场不超5人”等规则保障竞技水准。各地可探索龙舟赛、广场舞大赛、乡村篮球等群众基础深厚的项目。

2. 补足弱势短板:三大能力建设

“赛事组织能力”是基础底线。苏超构建了“官方主导+赛区协同+联赛运营”三级架构,由省体育产业集团专业运作。建议各地通过引进专业赛事公司、持续组织赛事,渐进式培育本土运营团队,提升赛事组织能力。

“文旅产品品质升级”是消费转化关键。当前文旅市场呈现“物质消费降级与主题体验消费升级并存”特征。南通推出的“江海特色文旅套餐”,淮安设计的“热血观赛包”(含美食券、住宿、游船票),以及江苏多地宜兴窑湖小镇、南京金陵小城等精品主题度假产品,都体现对品质、性价比平衡与关注主题体验内容的追求。

“公共服务优化”迫在眉睫。江苏省消保委报告显示,端午期间景区饱和、交通拥堵、服务滞后等问题突出。政府快速反应,构建了“赛事+交通+安保+应急”一体化保障体系,推广预约制、智慧导览、潮汐通道等管理手段。

3. 全流程爆款“文体旅”打造:四步走策略

一是,“目标客群精准画像”。苏超成功锁定三类核心群体:在地球迷(城市荣誉感)、本省游客(文旅体验)、全国梗文化爱好者与亲子家庭(社交参与)。不同群体需求差异显着:

- 参赛者渴望展示平台

- 观赛者追求娱乐体验

- 游客需要差异化的特色文化体验

二是,“文化内涵的旅游产品现代表达”是灵魂所在。各地推动非遗、民俗、饮食文化创新表达:

- 历史典故现代演绎(如“楚汉争霸”)

- 地方美食场景再造(如“赢了吃早茶,输了做试卷”)

- 民间艺术赛事融合(可设计中场非遗展演)

三是,“消费场景闭环设计”决定经济效益。“苏超”的聪明之处在于把握住“赢球吃庆功宴,输球喝安慰酒”的球迷心理。消费动线设计需注重:

- 赛前:主题酒店+美食体验

- 赛中:文创周边+互动娱乐

- 赛后:景区联动+特色购物

四是,“公共服务无缝衔接”提升体验。连云港推出“观赛当日及前后7天景区优惠”,南通提供“票面场次前后各两天免费游景区”,都延长了消费时段。应建立“一小时文旅圈”接驳体系,联通赛场、景区、商圈、交通枢纽。

结语:超越模仿,寻找城市文化基因

当“粤超”、“鲁超”、“豫超”已在酝酿,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苏超”不可复制,但其方法论可迁移。中国文旅消费的结构性变化已然显现:在物质消费降级的同时,“主题文化细分的体验需求正在升级”。“苏超”的本质,是以足球为媒介激活地域文化认同、情绪价值满足与休闲娱乐消费,将城市间的竞争转化为文旅消费的协同生态。

2025年端午,超过18万球迷跨城消费的场景证明:当体育赛事真正扎根于地方文化血脉并提供优质的目的地旅游产品、服务,就能在竞技场外打响更精彩的“消费补时赛”。这或许才是“苏超”留给各地文旅最珍贵的启示。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