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区运营困局:拿最少的钱,抗最重的锅
文旅要闻 老张聊文旅 2025-06-03 15:26:06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老张聊文旅,作者:张君

当万仙山景区那口直径3.6米的巨锅蒸腾起热气,1元一份的共城老锅菜被游客争相抢购时,背后是景区咬牙压缩营销预算的无奈——这场引流活动单日吸引数万客流,却需同步承担食品安全、人流管控、卫生清洁等十余项衍生成本。放眼全国,无数景区正深陷此类困局:2024年“五一”假期创下3.14亿人次出游纪录,但A股16家文旅上市公司中,超半数净利润下滑;张家界因大庸古城项目拖累被“ST”,五年亏损超13亿的新闻屡见报端。一面是客流如织的表象繁荣,一面是运营方在资金短缺中扛起安全、环保、民生等多重压力,这场“穷运营”的生存之战,折射出中国旅游业的深层矛盾。

01
穷运营的“抗锅”实录:钱少事多的生死局

1、引流与成本的极限拉扯

淄博东东峪村的“免费大锅菜”引爆20万游客进山,村民摆摊卖山货人均增收千元,但村干部朱全祥需自掏腰包承担食材费用,并协调50余个摊位秩序、增设临时厕所、增派清洁人员——用200万元营收撬动20万客流的同时,隐性管理成本激增40%。

辉县万仙山铸造1.5吨巨锅熬制1元老锅菜,虽单日引流数万人,却需额外支付俄罗斯大马戏团演出费、关山戏雪乐园维护费,门票收入难以覆盖复合型活动成本。

2、技术升级的负重博弈

青海日月山景区为破解人工检票效率低、财务漏洞多等痛点,部署小游智慧票务系统。虽将购票效率提升30%、订单增长25%,但智能闸机改造耗资数百万,景区需连续三年压缩营销预算填补缺口。更讽刺的是,当北方某古城复制泰山外骨骼机器人助老登山方案时,却在零下20℃遭遇设备集体“冻僵”,运维成本暴增300%。

02
破局之道:四两拨千斤的生存智慧

1. 以“免费策略”激活消费链

免费不是目的,而是流量的闸门。东东峪村用大锅菜吸引游客驻足后,村民肖爱英的山货摊单日销售额破千元,78岁的李贞爱靠卖野菜窝头增收7000元;村里超市从20家激增至50家,形成“免费餐饮—停留消费—特产购买”的闭环。南浔古镇免门票后游客量较2019年暴增689%,周边民宿单价破千仍爆满,印证了“舍小账得大账”的逻辑。

2. 让“废弃资源”变身“流量引擎”

浮来山景区面对山上改造受限的困局,转而将山下废弃矿坑群转化为文旅资产:

在积水矿坑壁装镜面打造“海上仙岛”幻境

利用浅坑建无动力亲子乐园和ATV赛道

碎石料用于建造矿坑崖壁酒店

变废为宝的策略使景区面积从1200亩扩展到7693亩,彻底打破“无地可用”的僵局。

3. 用“在地智慧”替代“重金复制”

当各地跟风复制淄博烧烤惨遭滑铁卢时(全国287个“分淄”中90%倒闭),荣昌卤鹅却借非遗技艺破局:

游客参与卤水调配非遗展演,实现“吃一口鹅,读半部荣昌史”

开发“卤鹅+夏布织造”“卤鹅+陶艺”体验套餐,延长消费时长

通过“荣e游”小程序标注百家卤鹅店,精准导流游客

轻量级文化运营使单只卤鹅溢价3倍,带动全产业链产值冲向10亿目标。

03
扛锅者的觉醒:从“被动求生”到“主动创变”

如今的景区运营者正以“战术性精明”化解系统性困局:

淡季武器库:哈尔滨冰雪大世界夏季变身“室内极地攀岩馆”,张家界黄龙洞旱季推出“溶洞剧本杀”,破解季节魔咒;

全民共治体:东东峪村培训40余名村民组成短视频矩阵,自产内容播放量超6000万,省下百万级广告费;

科技平权策:曲阜三孔景区用AI导游生成《论语》Vlog,以10%的成本实现游客驻足率40%的提升;

当万仙山的1元老锅菜在铁锅中翻滚,当浮来山的矿坑酒店在崖壁亮灯,这些在资金枷锁中挣扎的景区运营者,正用草根智慧书写中国文旅最坚韧的生存样本——他们扛起的不仅是经营压力,更是一个行业在转型阵痛中的全部重量。

穷运营的时代真相是:锅再重,也要让炊烟升起;钱再少,也要让山水活着。当每一分预算都被榨出三重价值,当每一处废弃矿坑都长出体验经济,扛锅者便成了破局人。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