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荣:“裂变与重构”——“超长版暑期”文旅市场变化的多元走向
文旅要闻 小荣说 2025-07-03 11:20:58
本文转载自公众号:小荣说,作者:孙小荣

2025年“超长版暑期”已经开启——将近两个月的暑期,叠加亲子游、毕业游、研学游、避暑游“四大需求”,将给文旅市场带来一个较长周期的“旺季”。

我们看到,旅游目的地和经营主体,都在使尽千方百计,开启“抢人大战”——

山东红叶柿岩景区推出“一票三日游”提高复游率,多日票、联票、“票根+”运营模式逐渐在全国升温;亲子酒店配备游乐设施,以乐园化营造“酒店即目的地”的符合体验;“苏超”仍旧如火如荼,一票难求,消费者又对“龙超”翘首以盼。

研学项目以融合非遗手造、农耕体验、沉浸空间等让研学更有趣;景区、主题公园等推出低价或“白+黑·夜游”组合,延长游客体验和运营时间;“窝囊废”版的极限运动,比如蹦极、漂流、无痛爬山“三件套”,以降低挑战难度,笼络普适大众……

美团旅行推出“亲子度假严选计划”,联合高端酒店提供“1 大 1 小专属管家”“亲子营养师定制餐食”等服务;而以“避暑游+演唱会”组合主打“清爽欢乐”的偏远小城镇,正在迎合“反向旅游”的客群,成为“一不小心就出圈”的小众旅游目的地……

暑期旅游不仅是旅游市场的旺季和高峰,也是观察旅游市场结构变化的一面镜子。以传统景区为“中心”的暑期出游模式正在加速褪色,暑期文旅市场在多维的新型变革中呈现出多元走向,“酷旅行”将加速中国文旅供给的结构性裂变与重构。

空间重构:小众目的地逆势出圈

从最近发布研究数据和平台预订趋势来看,在“反向旅游”的助推下,小众目的地热度飙升,成为 2025 年暑期旅游一大亮点。

日前,尚美数智酒店集团发布的报告显示,鄂尔多斯、晋中、沧州、赣州、西宁、曲靖、拉萨、日照、临沂、阿克苏荣登“热门小城旅游地TOP10”;边境口岸城市与县域目的地预订量增速显着,云南瑞丽、新疆伊犁、黑龙江牡丹江等边境小城,凭借“异域风情 + 边境贸易”的独特魅力吸引游客。

美团旅行数据显示,暑期县域旅行目的地预订量同比增长71%;飞猪数据显示,乌鲁木齐、昆明、贵阳、哈尔滨、沈阳、大连、兰州、西宁、伊犁、呼和浩特等西北、东北和西南地区最热门;崇左、保山、日照、伊春、黔西南、玉溪、开封、普洱、揭阳、沂州等气候佳、风景好、人文资源丰富的城市,目前增速靠前,有望成为今年暑期的“黑马”目的地。

游客选择小众目的地,追求的是“质价比”,即高性价比下的优质体验。

越来越多的游客渴望逃离传统热门景区的拥挤与高消费,探寻凉爽、新奇、独特的地方。而在小众目的地,游客能以较低成本享受特色美食、体验小众文化,深入感受当地生活,追求“在场体验”,这种深度体验与高性价比的结合,正是小众目的地走红的关键。

亲子游:从“单纯游玩”到“多重体验”

亲子客群成为暑期旅游的绝对主力军,占比预计超六成。与以往不同,当下亲子游不再局限于简单的游玩,而是朝着高端化与深度化方向发展。

《2025亲子度假发展报告》揭示,家庭消费正从物质刚需转向情感刚需,非遗研学、私家团等产品增速超55%,中高收入家庭占比超70%。

在产品选择上,家长愈发注重行程中“教育+娱乐”的融合,非遗手作、农耕体验等研学类产品订单量同比增长 3.2 倍 。比如在一些古镇,亲子家庭参与传统陶艺制作、学习木雕技艺,让孩子在实践中感受传统文化魅力。

在住宿的选择方面来看,飞猪直营的高星酒店暑期预订量同比增长超 20%,包含餐饮、玩乐等权益的酒店套餐预约暑期出行的间夜量同比增长 25%。

“酒店即目的地”的理念渐入人心。亲子主题酒店通过配备儿童乐园、开设自然教育课程等增值服务,将酒店平均入住时长延长至 3.2 天;一些民宿也引入非遗体验项目,来丰富亲子在“住宿之外”的多元体验。

亲子家庭则更倾向于“寓教于乐”。一些文化名城凭借博物馆研学、自然探索项目等特色资源,成功带动亲子房预订量增长。数据显示,暑期高端亲子产品客单价较普通产品高出 42%,复购率提升 27 个百分点 ,彰显出亲子游市场的高端化趋势。

随着研学的规范管理和社会舆论普遍对目前徒有其表的“形式主义研学”的不满,将推动研学旅游向更规范、更“有料”的方向转化。

好的研学产品,应该是知行合一,行有所知,研有所学,学有所得,在课程的设计和线路的安排上,应该是充满趣味性、益智性、参与性、互动性的,是寓教于游、寓教于乐的启蒙、启智和启发,是“动眼+动脑+动手”能力的身体力行,而不是流于形式的走马观花、讲解说教。

运营创新:从“单次消费”到“复游消费”

多日票、联票、“票根+”等联动的普及,是运营思维从“单次消费”转向“复游消费”的创新尝试。

山东红叶柿岩景区推出“一票三日游”提高复游率;京津冀203家景区联票的推出,以298元的价格撬动三地文旅资源整合,这种区域协同的票务创新。

“电影票+景区”“餐厅票+景区”“购物票+景区”等“票根+”模式,则是精准推动消费客群的联动促销,本质上是对周末经济、微度假需求的精准捕捉。当单个景区竞争升级为城市目的地“消费生态联动式重构”,文旅消费的边界拓展呈现出更多的可能。

而“夜经济”的全城营造,更是标志着旅游消费,从“时段”向“时空”的演进,让整座城市成为夜游场。

洛阳首开“古墓探秘夜游”先河,将“猎奇感”拉满;上海博物馆开启“古埃及文明大展”24小时不眠夜;主题公园、主题乐园等也以“白+黑”的“双重体验”,来延长了消费链,重构文旅场景的时空价值。

光影艺术+数智再造,不仅可以将博物馆的玻璃展柜变成戏剧舞台,也可以将古墓甬道化作悬疑、惊悚现场。文博场馆正在突破传统边界,成为城市“新奇特”夜生活重构的全新载体。

没有什么不可以,关键看运营方的脑洞是否足够大,且足够灵活到契合或引领当下消费群体对“新鲜感”的期待。

“酷旅行”:从“景区打卡”到“事件亲历”

Z世代旅行者的多元走向,正在改写文旅产业的底层逻辑。

文旅市场不再是以景区项目为主导,而是以营造“新消费现象”为主场,“流动的现场”才是年轻客群追寻的“体验在场”。

飞猪数据显示,大学生暑期人均消费增长6%,但消费偏好发生质变:从“特种兵式”打卡转向“酷旅行”,从追求性价比到强调体验独特性。

这种转变在江苏体现得尤为明显,“苏超”相关旅行热度暴增数倍,带动南通、宿迁等城市酒店预订翻倍。

“端午节”曾引发全网35亿人围观的佛山“龙超”,则将岭南龙舟文化融入民俗节庆,展开文旅场景化叙事的尝试。在“村超”“苏超”相继火爆之后,文旅消费者更是对“龙超”投向期待的眼神,希望近距离观赏黄飞鸿“佛山无影脚”版的惊心与迷幻。

年轻游客用脚投票,给予“事件体验”和“现象亲历”足够的光环,这也宣告了“景区中心化”的终结。

与此同时,毕业游市场呈现更鲜明的圈层特征。高中毕业生涌向西安、洛阳、成都、敦煌等文化名城,在文化遗产前完成历史启蒙;大学生则用免签政策打开世界地图,出境游预订量同比增长超六成。

而以“清凉经济”和“音乐节/演唱会经济”为代表的新型体验经济,不仅是年轻客群实现“酷旅行”的强力贴,更是驱动暑期文旅经济的转换器。

站在2025年暑期旅游的潮头,我们看到的不仅是数据攀升的曲线,更是文旅产业在新消费驱动型发生的裂变与重构。

这种变革不是对传统供给的彻底否定,而是立足传统、超越传统,通过锚定细分市场,展开产品创新、运营升级和圈层深耕,在“文旅+”深度融合的大潮中,寻找传统与现代、大众与小众、“流量”与“留量”的平衡点,在变革市场的多元走向中,重构文旅的多元价值转化。
评论(0条评论)
昵称:  验证码:

最新评论

暂无评论

微信扫一扫,关注劲旅网官方微信号

或搜索“ctcnn1”

手机扫一扫,打开劲旅网手机站

随时掌握最新资讯

热 门

登录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