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老旅游“竟然搞不清楚”地陪“是做什么的?
#旅游观察 #旅游点评 “地陪”角色的变化,那些游移在规范边缘的“地陪”服务模式,并非旅行社应追逐的方向。然而,社会经济发展,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所折射出的对情绪价值、知识输出、情感链接、服务体验等供给的强烈渴望,却值得我们行业从业者深刻反思!
你知道“地陪”是做什么的吗?如果严格按照法律法规和规范来说,地陪是地陪导游的简称,是通过导游资格考试,申请导游证书,接受旅行社委派,在国内旅游目的地为游客提供向导、讲解和相关服务的人员,是一个有特定要求和内涵的专有职业角色名称。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新业态的出现,也给旅游行业带来了不小的冲击。旅游的边界不断拓展,与生活服务的界限越来越模糊了。
那么,旅游职业名称的变化、工作职责的异化、角色定位的错乱:是“新瓶装老酒”,还是“换汤不换药”?
记得有一次,一位媒体朋友发了一个广东某市找地陪截图,问我对这类地陪了解不了解!我仔细看了一下,便跟朋友说,我对地陪导游职业很熟悉,但对这种本地陪玩、伴游、商模、公关性质的地陪真不了解。原来,在我们不知道的角落还有一个与地陪导游同名的、近似的、地陪的、职业角色……很多年前,互联网刚兴起时,有一个网站叫伴游网。后来论坛兴起了,便有了交友论坛的坛友。再后来发觉QQ群更方便且隐秘,于是交友群多了。还有各种类型的贴吧之类的。交友+社交从来没有让人失望过,永远可以新瓶装老酒。一个陪字,写尽汉字所蕴含的博大精深内涵。当自媒体兴起,视频平台发达,游客的需求体验发生变化,追求情绪价值,要有情感陪护,心灵伴侣,不再看重地陪导游的向导/讲解,更看重地陪的服务是情感服务/知识服务/情绪价值,工作中常会接到一些找导游的,要求年轻,漂亮,甜美的小女生,男孩要帅气,阳光,健硕,身高,腿长,幽默,会唱歌,懂音乐,运动,会玩……也许,今天的旅行社面临的生存危机,发展转型,有着社会转型的内在原因。当然,游移于灰色地带的地陪服务不是旅行社所应该考虑的,但体现在旅游消费需求的变化/情绪价值供给,却值得我们深思!
(二)“旅游人”再不触网,“领队”的帽子就要被人抢戴了!
#旅游观察 #旅游点评 “领队”帽子可别乱戴,可要小心职业紧箍咒!因为,在旅游法律法规中,在导游服务规范中,在2022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有专门的“领队”职业角色。现在互联网上,自媒体中,各色各样的做旅游的人很多。社会在发展,新生事物再出现,那现在这种领队究竟是社会进步、新事物、新职业呢?还是游移于法律边缘、灰色地带的、大忽悠呢?拥抱积极变化是必须的,那游客拥抱的这种新领队是福是祸?是美是丑?是屏幕前的甜美、花枝招展的美女靓妹,是英俊、潇洒阳刚的帅哥靓仔?还是落地后的抠脚大叔,搓背大娘?只能看运气了,只要不是仙人跳、酒托、饭托就好。
“领队”帽子别乱扣!小心职业紧箍咒!旅游人,再不触网,“领队“这顶帽子就要被人抢戴了!如今各路角色杀进旅游业——甭管以前干啥,都敢自称“领队”!“领队”职业名称啊,如今真是被玩坏了!谁说旅游不好做?
不得不说,旅游人,我们再不努力,再不上网,再不与时俱进,稍不留神,一不小心,这顶“领队”职业角色的帽子,就要被别人给戴在脑袋上了。旅行社的领队是做什么的呢?我们来看看,法律法规、服务规范和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的“领队”是什么职业角色?那是正儿八经的导游队伍里干出境游的!以前得先考导游证,再考领队证才能上岗。现在虽说资格考试改革了,可还是得有导游证,再由出境社向文旅部门申请备案——语言能力、劳动合同一样不能少!法律上,“领队”专指出境陪团导游(早年也泛指国内团带队人,但非法律定义)。
根据《旅游法》、《旅行社条例》、《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管理办法》、《导游服务规范》和2022年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领队”作为职业名称,有着特定的法律定义和职业要求,专门指出境游领队,或者旅游团队领队或者领队导游,并不是所有的领队都可以叫领队的,当然我们说民间有不同的称呼。
如今“领队”这个词在网上有点热闹了。社会在变,新事物层出不穷。互联网上,这种遍地开花的“领队”,到底是行业进步的新职业?还是游走于法律边缘的“大忽悠”呢?说实话,我们得拥抱变化,积极看待新生事物,但游客们遇到的“新领队”是好是坏?是福是祸?是美是丑?是镜头前光鲜的帅哥美女?还是落地后风格粗犷的“糙汉子”?——全凭运气了,只盼别遇上不靠谱的。
领队这角色,像极了刚过门的隔壁小媳妇。起初羞答答不串门,就像早年出境团的小旗子,领队证和导游证挂在胸前,还是挺神气的。如今呢?两证合一,电子导游证里加行小字注明就完事。没过几天,小媳妇就和七大姑八大姨打成一片,啥梗都懂,啥八卦都聊。领队也一样,不同场合含义不同:有法律定义的,也有行业黑话,还有灰色暗语的。
您可以搜搜,现在自媒体上的“领队”:五花八门,男女老少全都有!
讲个故事,如来佛祖让观音菩萨送给唐僧三个紧箍和金、紧、禁的咒语三篇紧箍咒,菩萨将金箍变成了一顶看似普通的帽子,送了唐僧,孙悟空调皮吧,戴上唐僧行李中的帽子,唐僧一旦念诵紧箍咒,孙悟空头痛欲裂,便听话了。如果说,互联网自媒体上打着旅游领队旗号做宣传的,既然带上了领队的帽子,就要知道领队的名称可不是随便用的,是有紧箍咒的,是有严格的服务要求的哦。
这里说点严肃的:
1.法律上的领队:就是带出境团的导游。以前要考试,现在改申请,白纸黑字写进《旅游法》。
2.民间说的领队:分这么几种——
①单位团体游“临时负责人”:员工游的负责人,代表大伙儿和旅行社沟通、协调、监督、维权;
②散客拼团游的“话事人”:游客里的老江湖或意见领袖,帮忙协调琐事,几家人的派一个代表(国内团常见);
③户外团建拓展领队:搞团建拓展的教练,户外带队,爬山涉水,向导带路等服务;
④自驾车队头车或车队长:自驾游旅游,组成的车队,车队里认路的老司机,负责领航、带路,熟悉路况,户外经验丰富,这样的人称之为领队。
现在网上标榜“旅游领队”的自媒体博主还挺多的,有没有领队导游证就不知道了!但是,正经旅游领队,一定要清楚,是特指持导游证、带出境团的全程陪同导游。国内的所谓“领队”?您得自个儿辨清楚——是导游,还是其他角色。也提醒某些朋友:出境游领队资质别乱标,当心触碰旅游法律法规哦!
(三)旅游博主们,请别乱用“旅游全陪”这个词!
#旅游观察 #旅游点评 #导游 #旅游行业 #职业尊严 旅游博主们请别再滥用“旅游全陪”吸睛了!“全陪导游”是受法律保护的专业角色(全程陪同、协调监督、应急保障),绝非低俗化的“三陪”!部分博主滥用标签误导公众,部分游客误解为“花瓶”或“陪玩”,严重损害职业尊严。真实全陪是团队顺畅运行的关键,尤其在突发状况时价值巨大!行业需要正名,拒绝曲解!为专业导游发声,转起!
“全陪导游”是干什么的?忽略了“导游”这个词,给自己贴上“旅游全陪”的标签,是不是显得自己特别的机灵呢?我看,未必!无论是旅游博主在自己的标签中备注“全陪”,还是在你的视频关键词中堆叠#全陪、#全陪班、#全程陪同、#全陪导游、#商务陪同、#翻译陪同、#管家陪同,似乎已经成为网络推广的吸引词,成为旅游博主的吸睛大法,成为短视频和直播的噱头、吸引物,注入引人遐想的人物元素,玩法体验,美食盛宴,歌舞娱乐,风情民宿,视频素材,场景风景,呈现出精美的图片、动感的视频、撩拨心弦的音乐背景,不得不说,这样的内容,这样的氛围,这样的元素,令人心驰神往,令人春心荡漾,令人流连往返,令人乐不思蜀。然而,真实的旅游中的全陪是一个什么样的角色呢?要知道在旅游行业、在旅行社、在导游职业中,“全陪”是一个专有名词,尤其是“全陪”导游不是你所认知中的“三陪”,何况也不止于“三陪”啊。这里的“全陪”,不是“陪酒、陪唱、陪舞”,也不是“陪吃、陪喝、陪玩”、更不是“陪吃、陪会、陪玩”。
法律上,“全陪”专指国内游旅游团队的全程陪同导游人员,根据《导游服务规范》中的定义,“监督并协助地接社、地陪导游及相关接待者的服务,以使组团社的旅游接待计划得以按约实施,为旅游者提供境内全程陪同导游服务的人员”。而根据《旅游法》、《旅行社条例》、《旅行社条例实施细则》、《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导游管理办法》的有关规定,根据《导游业务》资格考试教材上面的分类,我国的导游人员分为4类,分别是地陪导游、全陪导游、领队导游和景点景区导游,根据《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规定,景点景区的导游人员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本条例制定。
现在越来越多的旅游团队,会要求不要派全陪导游,究其原因:首先,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现在派一个全陪导游的成本较高,这个成本包括导游的劳务费,往返大交通费,很多酒店也不给免费房或优惠房,个别旅游项目也不给导游免票,增加一个全陪成本,在团队人数较少时,人均分摊的成本还是较高的,而在旅游团队比较顺利的情况下,并不能体现全陪导游的作用,很多游客会认为全陪导游没有什么能耐,不如地陪导游会讲解,不如地陪导游熟悉当地情况,不如地陪导游服务好,不太会关注全陪导游的应急、协调、监督作用;其次,现在的全陪服务,不一定切合当下高端的、商务团、高标准团队部分旅游者的需求,他们对全陪导游的认知是花瓶式的装点作用,是公关小姐,商业陪同的作用,是翻译陪同的角色,是能够在酒桌上、娱乐场所、餐厅里、会议洽谈中的扮演主持、司仪、模特、助理、秘书的角色,是对全陪导游的拔高要求,说实话,如果能达到这个层次,又何必辛苦来做风里来、雨里去的导游呢?再次,还有一些游客,开口就会要求全陪导游要女的,要漂亮,要年轻,要有才艺……他们对全陪的要求并不在于服务,而在于养眼、养神、养心,是带着有色眼镜注视着我们的全陪导游的。
实际上,全陪导游在旅游过程中的作用还是很重要的。尤其是一些家庭游,一些学生团,一些亲子团,一些研学团,一些老年团,需要大量的协调,沟通,联络,如果没有全陪,就需要游客自己来对接,经常会出现几家人一起出来旅游,最后意见不统一,景点没有走几个,吃饭吃不好,有人嫌不好玩,有人嫌太累,有人嫌该去的地方没有去的。尤其是当发生特发情况时,有全陪和没有全陪的差别很大,旅游也是一件高风险的事,有可能碰到天气突变,地质灾害,交通事故,人身意外,突发疾病,高原反应,中暑失温等等各种情况,全陪导游可以凭借专业的经验,临场应急处理,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人身意外伤害和财物损失。当然,这些都是事后才能感受到全陪导游的作用了。
社会在向前发展,人们的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在提高,我们从来不必否认全陪导游的服务内涵会有更多的诠释,我们也应该接受这样的变化和市场的期待。虽然,市场竞争激烈,内卷严重,但追求更美好的旅行体验,提高旅游服务的质量,全陪导游的身影一定少不了,全陪导游的服务价值一直会存在。但是,无论如何变化,请不要将全陪导游的职责进行曲解,“全陪”不是“三陪”,“全陪”也不止于“三陪”,“全陪”也确实需要陪吃、陪喝、陪住、陪行、陪游、陪购、陪玩、陪乐,但是这样的陪,侧重于安排,协调,沟通,监督,服务,不是游移于灰黑色地带的那种陪法,千万别曲解,别瞎解,别私解,别乱解,别错解,别误解!
(四)“景讲”与“精讲”,讲解员与导游员的角色转化!
#旅游观察 #职业尊严 #导游员精讲 #讲解员景讲 #身份转化螺旋 景讲?精讲?景点讲解员受景区委派,深耕一地,导游持证受旅行社委派,流动精讲,更能化身“知识网红”玩转全网!野导黄牛乱象?那是市场阵痛!真趋势是:讲解员考证破圈,导游员深耕“精讲点”——双向奔赴的“身份螺旋”,只为给您更专、更精、更有价的知识服务!拒绝误解,尊重专业!景讲精讲,各展所长,共塑文旅新生态!
导游员说:“曾经,你仰视、羡慕我”!
讲解员说:“今天,你牙痒、高攀不起”!
其实,讲解员和导游员的工作内容是一个同心圆,讲解工作置于同心圆的内侧,导游的工作包裹着讲解。讲解员要想走的更远,就要由圆心突破导游资格的限制拿到导游证。原本并没有什么高人一等或矮人一截的说法。
曾几何时,景点景区及文博单位的讲解员用羡慕的目光注视着进进出出,挂着导游证,举着小旗子,拿着话筒给国内外游客做讲解的导游员。很多景点的重要的商务、会务和政务接待,都是本地资格较老的导游前辈担任。景点景区及文博单位的讲解员拿着一份不高的收入,一般年纪较轻,工作没有激情,流动性较大。但自从2018年文旅合并以后,关于景区的讲解悄然发生着变化,慢慢地变得有门榄了,慢慢地变得导游不那么随便可以进去讲解了,慢慢地变得讲解的内容被说成胡编乱造、演绎野史、讲解不规范了,慢慢地讲解被赋予了宣传的职责了。在2020-2022年三年新冠疫情期间,导游职业也在发生着明显的变化,由于疫情对旅游活动的影响,导游的职业发展、收入问题愈发明显,很多导游转型离开这个行业,留下来的一些导游借助移动互联网的发展,自媒体短视频和直播的兴起,一些比较资深的导游尝试着将景点讲解,通过知识付费的方式利用互联网传播,在网上出现了一些受网友追捧的、受游客欢迎的、专门以讲解历史文化知识为主体的导游群体,他们在网上积累了大量的粉丝,成为网红,进一步带动了景点讲解在互联网上受人追捧。导游职业群体的市场化运作,知识付费的受认可,以导游讲解为吸引物的导游景点讲解成为网上的导游精讲,景点精讲,这些导游被网友们称为讲师、导师、精讲师,得到大家喜爱,受到广大网友的尊重。
与其同时,旅游景点景区囿于《旅游法》的景点景区最大承载量的要求,进行流量控制,网上预约,尤其是疫情的实名制预约,进一步加速了热门景点景区、头部文博场馆的预约难问题,景点讲解在移动互联网短视频和直播的刺激之下,在导游讲解的带动之下,尝试市场化运作,开始了国内网红景点景区、五A景点景区、头部文博单位开发文创产品,并大力与第三方文化公司合作景点景区的讲解服务,开发语音讲解,机器讲解,人工讲解,有服务外包的,有自己招聘讲解员的,有与导游行业协会合作的,出现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景点景区讲解现象,通过平台的讲解打包服务,进一步推动景点景区讲解服务产品的升级迭代转型。
于是乎,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大量的讲解乱相,有门口挂着导游证兜售讲解服务的黑社野导,也有没有导游证的利用年卡会员卡进出的黄牛讲解员,有旅行社的随团导游讲解,有导游个人或导游工作室或旅行社或导游服务公司或导游服务中心或导游协会与OTA平台合作,推出景点景区名师名导精讲服务、碎片化产品或套餐产品,也有景点景区自身的导游讲解公益服务和商业服务。当一件事物,从当年坐冷板凳,没人愿意干,到今天受人尊重的知识付费精讲导师,时代不同,文化素养提高,市场变化,社会发展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使得景点讲解这一传统而不算新鲜的事物被赋予了更多的内涵。有了赚钱的机会,当然也会伴随着挂着假导游证或讲解证,尾随着客人的景区野导、黑导,于是导游在不合理低价游之外,又被戴上乱讲编造历史的帽子,借着互联网,或有意,或无意,放大着乱相,污名化着导游的讲解。。。。。。于是乎,导游的讲解被人有意无意地带着节奏。
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景点的讲解都是导游服务的一个小类,导游服务根据范围来分,有出境游的海外领队,有国内游的全陪导游,有本地的地陪导游,还有最小的讲解单位景点景区导游。而景区的讲解员职业名称的出现则比较晚了,在1999年首版的《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并没有列入讲解员这一职业,2015年修订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首次将讲解员单独列为文博行业职业之一,并明确其工作任务包括编写讲解词、策划展览活动等专业技能。2022版《国家职业分类大典》中的4-13-01-03讲解员,指“在展览与游览场所, 从事接待、 解说、 引导等工作的人员”。
实际上我们从中可以看出讲解员的工作内容是导游员的工作内容的缩小版,导游的工作包括向导、讲解及相关旅游服务的工作。在《导游人员管理条例》的第二十六条规定了“景点景区的导游人员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本条例制定。”在全国人大网《旅游法》释义中,也明确了《旅游法》施行时,导游员的服务包括“在景区为旅游者提供讲解服务。”“景区讲解员接受的是景区委派,只能在景区提供服务,无需取得导游证。目前,旅游行业导游体制和景区讲解导游员的体制各成体系,清晰顺畅。”如果“景区也可以委派导游从事业务的话,本法对旅行社和导游管理体制设计不符合,一些景区很可能会成为事实上的旅行社,其结果对旅行社造成较大冲击和影响,不利于规范旅游市场秩序”。《旅游法》正式实施时删去了“或者景区委派”的规定。”
总结一下,讲解员这一职业不需许可,管理办法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参照《导游人员管理条例》制定,导游人员在景区的讲解受旅行社委派,讲解员只能在所在景区讲解。
二者之间关系很明确,有区别,有联系。换句话说,就是导游人员可以受旅行社委派在不同景区讲解,但是景区讲解员只能受景区委派在所在景区讲解,讲解的形式相似,但讲解的内容可能会有所不同,这些都是正常的现象。
导游职业的转型,向综合性全能性方向,大的、面的方向发展,向专业性技能性方向,小的、点方向发展,这正是导游职业发展的必然,知识付费,服务有价,这正是导游职业健康有序发展的必然。
精讲与景讲,没有必然的区隔,讲解员去考一张导游证,导游员去专注某一个点的讲解,这正是导游员和讲解员角色转化的健康螺旋,互相促进,有序竞争,为旅游者提供更精专的知识服务。
最新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