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载自公众号:丁说旅游,作者:丁盟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去年去某景区,排队两小时的烦躁早已模糊,却清晰记得山顶云海翻涌的震撼;今年逛主题乐园,绕路找厕所的窘迫渐渐淡忘,唯独难忘离开时工作人员递来的那杯热姜茶。这不是你的记忆出了错,而是“峰巅定律”在悄悄起作用 —— 它藏着让景区回头客翻倍的关键密码。
一、什么是峰终定律?—— 记忆的“两张照片”原理
200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丹尼尔?卡尼曼,用无数实验揭开了人类记忆的“偏心”:人们对一段体验的记忆,从不是完整的“纪录片”,而是只拍两张“关键照片”的“快照集”。一张是体验中最强烈的感受(峰值),可能是极致的惊喜、感动或震撼;另一张是体验结束时的感受(终值),或许是温暖的道别、贴心的服务或难忘的小礼物。至于中间的平淡、疲惫甚至小糟心,大多会被大脑自动“删除”。
简单说,游客逛景区的一天,就像读一本小说:他们不会记住每一页的细节,却会记住最扣人心弦的高潮(峰值),和最后一页的结局(终值)。哪怕中间有三小时排队、半小时找路,只要峰值足够亮、终值足够暖,这段体验就会被定义为“好”。
二、为什么景区必须抓牢峰终定律?—— 回头客的“记忆开关”
在景区同质化严重、获客成本越来越高的今天,峰终定律不是“加分项”,而是 “生存项”,原因有三:
1. 回头客靠 “记忆” 而非 “风景”
游客再来一次,不是因为“没看完所有景点”,而是因为“记得上次的好”。就像有人每年去西湖,不是没见过西湖,而是忘不了去年秋天在断桥上,工作人员帮他和老伴拍的那张夕阳合影(峰值),以及离开时民宿老板送的桂花糕(终值)—— 风景不变,记忆才是“回头的理由”。
2. 好的峰终 =“免费宣传员”
游客分享景区时,从不说“我今天走了1万步”,只会说“我在山顶看到了佛光!”(峰值)“离开时还拿到了定制书签!”(终值)。这些带着情绪的记忆,会变成朋友圈、小红书里的“种草文案”,比任何广告都管用。数据显示,因“峰值体验”分享景区的游客,能带动身边3~5人到访,而“终值满意”的游客,推荐意愿会提升40%。
3. 省钱:搞定峰终比搞定全程容易
想让每个环节都完美?既不现实也不划算。与其花百万改造停车场,不如把钱花在“观景台加个暖光路灯”(让日落峰值更温馨)、“出口设个免费照片打印点”(让终值有记忆点)—— 花小钱就能撬动大记忆,这是景区最划算的“体验投资”。
三、景区峰终设计实操指南:从“有风景”到“有记忆”
峰终设计不是“拍脑袋想创意”,而是顺着游客的体验路径,精准植入“高光时刻”和“温暖收尾”。分两步走,落地不踩坑:
(一)峰值设计:造3个“让游客哇出来”的瞬间
峰值的核心是“超出预期”,可从三个方向切入,适配不同类型景区:
1. 感官峰值:用“五感冲击”抓眼球
自然景区靠“老天爷赏饭”,但要让风景“活”起来。比如黄山,不止让游客看日出,还在最佳观景点设“云海播报员”:提前1小时用广播提醒“接下来20分钟将出现平流雾,建议到始信峰观景”,再配个“云海打卡框”—— 当游客看到云雾从脚下漫过,还能拍出“站在云端”的照片,视觉冲击直接拉满,这就是比“单纯看日出”更深刻的峰值。
主题乐园可以玩“多感官组合”:迪士尼花车巡游,不止有卡通人物,还会根据角色喷不同的香味(比如小熊维尼喷蜂蜜香)、放专属音乐,甚至让工作人员和游客击掌互动—— 视觉、听觉、触觉一起发力,峰值体验更立体。
2. 情感峰值:让游客“心里暖一下”
亲子景区可以搞“小小探险家”活动:给孩子发任务卡,让他们找景区里的3种植物、2种小动物,完成后颁发“探险家证书”,还能和卡通玩偶合影。当孩子举着证书蹦蹦跳跳地跟家长分享时,家长的“成就感”、孩子的“荣誉感”,就是最戳人的情感峰值 —— 很多家庭会因为“孩子喜欢”而再来。
文化景区可以做“沉浸式互动”:在古城景区,让游客穿汉服、写毛笔字,甚至参与“古代婚礼”彩排。有个古镇就设计了“科举考试”体验,游客答题后,“考官”会用古腔念出“高中举人”,再送一本活字印刷的小书 —— 这种“穿越感”让游客从“看客”变成“参与者”,情感共鸣自然强。
3. 意外峰值:给“小惊喜” 留个位置
不要让体验“按部就班”,偶尔的“不期而遇”更难忘。比如丽江古城,会在雨天的巷子里,让店员端着热茶站在门口,对没带伞的游客说“进来喝口茶避避雨吧”;苏州园林会在游客驻足看碑刻时,突然有工作人员用吴语念碑上的诗 —— 这些没在“游览攻略”里的小意外,反而成了游客最想分享的“独家记忆”。
(二)终值设计:3个“让游客舍不得走”的收尾
终值最怕“急刹车”—— 比如逛到一半突然没路了,或者出口直接对着停车场,游客的情绪会瞬间跌落。好的终值,是“慢慢收尾”,让体验有个温暖的“句号”。
1. 仪式感终值:给离开一个“小仪式”
成都某古镇,在出口设了“时光邮筒”:游客可以写一张明信片,写给下次来的自己,也可以写给朋友,景区会免费帮忙邮寄。很多游客会特意花10分钟写卡片,离开时看着邮筒,心里满是“下次再来收信 的期待 —— 这比“转身就走”的终值,多了一份牵挂。
西安大唐不夜城更绝:每天闭园前,会在主街搞“灯光谢幕”—— 所有灯笼慢慢变暗,再同步播放《长安颂》,工作人员站在路边鞠躬说“长安欢迎您再来”。游客跟着人流慢慢走,看着灯光渐暗,听着古乐,仿佛一场“长安梦”有了完美收尾,这种仪式感会让他们记住“离开时的温柔”。
2. 便利化终值:解决“最后一公里”的麻烦
游客离开时,最烦的是“拎着行李找车”“找不到卫生间”。杭州西湖就在出口附近设了“便民服务站”:可以免费寄存行李、借雨伞,还能打印景区照片(游客扫码就能领到自己在西湖拍的照片);三亚亚龙湾的景区,会安排接驳车直接把游客送到停车场入口,车上还放着小零食和矿泉水—— 解决了“麻烦事”,游客的游览体验自然好。
3. 记忆留存终值:送 “带得走的回忆”
不要送“千篇一律的钥匙扣”,要送“和游客有关的礼物”。比如婺源的油菜花景区,会在出口给游客发“油菜花种子”,包装上印着“下次来,看你种的花开”;敦煌莫高窟,会根据游客参观的洞窟,送对应的“壁画小书签”—— 这些礼物不贵,但带着“专属感”,游客看到它,就会想起在景区的日子。
(三)避坑指南:别让这些错毁了峰终
别把“峰值”搞成“负担”:比如有的景区让游客爬1小时山去看“网红打卡点”,结果只是个普通的石头 —— 峰值要“易达”,别让游客为了“高光”先受委屈;
别让“游览”变“推销”:出口搞文创店可以,但别让店员跟着游客推销,更别把出口设计成“必须经过购物区”—— 硬塞的推销会毁掉所有温暖;
别忽略“隐性峰值”:排队也是体验的一部分,在排队区设“互动小游戏”“景区知识问答”,让排队从“煎熬”变成“小峰值”,比让游客干等强 10 倍。
峰终设计,是给游客“再来一次”的理由
景区的竞争,早已不是“有山有水”的比拼,而是“有记忆有温度”的较量。你不用让游客的每一分钟都完美,只需在他们心里种下两颗种子:一颗是“那天的云海真好看”(峰值),一颗是“离开时的热茶好暖”(终值)。等种子发芽,就是游客带着朋友再来的日子 —— 这,就是峰终定律的魔力。
最新评论